本報記者 劉冕
一只大號四輪行李箱,足有半人高。一只中號行李箱,上面用麻繩捆著一個雙肩背,拉鎖從中間被撐開。左手推,右手拽,嘴里叼著IC卡,沖著地鐵刷卡閘機一鞠躬。
“嘀——”綠色顯示燈閃爍,手忙腳亂地將大號行李箱推進去,扭頭準備拉中號行李。
“嘟嘟嘟……”紅燈亮起,閘機門發(fā)出刺耳的報警聲。閘機門眼看著合上了——門內,乘客扶著大號行李箱干瞪眼;門外,中號行李箱孤零零地站著。
看到這一幕,站務員趕緊三步兩步跑過去,刷員工卡,幫助乘客將中號行李箱取進來!翱刹桓衣,趕上那急脾氣的乘客,一著急就邁閘機,還有硬闖的!敝蛋嗾鹃L齊欣指著進站閘機的擋板兒跟我說,“瞅瞅,這都傷痕累累了!
大行李遇坎兒,是不是因為沒買票?
在北京地鐵官網(wǎng)上刊登的乘車規(guī)定里顯示:攜帶物品面積超過一個座位面積的,需另加購一張同程等額車票。然而,這條規(guī)定如今顯然形同虛設。
在東直門站“上班”期間,我特意留心觀察,攜帶大小行李的乘客,誰也沒給行李打過票,站務員也沒有提示需要補票。
“2007年以前,北京地鐵是紙質票,有人檢票。當時,行李是需要打票的,如果不打票,就會被檢票員勒令補票!币晃焕险緞諉T告訴我,“當時我們態(tài)度也不太好,看見拿著大包小包的乘客,就板著臉沖他們嚷嚷,讓趕緊補行李票。不過,效果不錯!
自從北京地鐵開始實行刷卡進出站,行李票就逐漸消失了。
“地鐵怎么買行李票?我刷卡進去了,行李怎么刷卡?誰給它刷?”乘客張蕾從海南出差回京,在東直門地鐵站里等家里人來接。我跟她聊了一會兒。她說,“公交車上見過給行李打票,地鐵里還真沒碰上過!
顯然,刷卡進出站,使行李票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,雖然,按規(guī)定它還應該存在。
細翻乘車的相關規(guī)定,發(fā)現(xiàn)已經明顯“OUT”了的地鐵規(guī)定可不止這一條。
乘車守則里有這么一條:嚴禁攜帶超長(1.8米以上)、易碎(如玻璃及易碎玻璃制品等)、笨重(如自行車、洗衣機、電視機、臺式電腦顯示器、電冰箱等)。站務員趙鑫告訴我,臺式電腦的顯示器,看著不太大,但是里面有顯像管之類的東西,可能發(fā)生爆炸,所以不能帶到地鐵里!暗F(xiàn)在,很多電腦配的都是液晶顯示器,是可以帶進地鐵的。”
還有一條規(guī)定,失明、智障等殘障人士、行動不便的老人、學齡前兒童、1.2米以下兒童及醉酒者,需有人陪同進站乘車。而趙鑫在實際工作中發(fā)現(xiàn),現(xiàn)在北京的出行環(huán)境比以前好了很多,無障礙設施也逐漸跟上了,偶爾車站也會碰到一些特殊乘客自己進出站!拔覀円话銜鲃由先ピ儐,是否需要幫助。但不能不讓人家乘車啊!
2007年版的規(guī)定,今天回頭看,不少已經過時,如果站務員嚴格較真執(zhí)行的話,肯定會引發(fā)“矛盾”。仔細想想,這六七年,北京地鐵進入發(fā)展黃金期——2008年,北京地鐵總里程剛剛200公里,如今,地鐵運營里程已經達到446公里,乘客的數(shù)量也屢創(chuàng)新高。六七年,對于日新月異的北京地鐵來說,已經是個不短的時長了,乘車規(guī)范是不是也需要修訂一下,跟上時代的步伐?